買了好多期的商周,都因為忙忙忙沒有時間看~昨天故意空出很多時間來將no960的商周看完~
很多感覺,有很多很多的內容~不僅僅是【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】

【p。14追隨內心的呼喚】

=現實是阻斷「內心的呼喚」的另一個殺手,許多人暫時放下「內心的呼喚」,
因為現實不許可,真的嗎?
大多數人並不是!許多人會說,噹我賺夠了足夠的錢,當我有了成就,
我在去追逐理想。因為現在所做的是「事業」,一但事業有成,我在去完成「志業」,
許多中年人,許多站住重要職位的人,都這樣說、這樣做。問題是一但你遷就現實,
很可能就一輩子錯過了「內心的呼喚」!




【p24李開復的4個google震撼】

管理文化*無為而治
=管理天才坐大的秘訣就是要放權,可以說是無為而治,創造一個環境給他資源與支援,
在目標上給大方面的指導。天才型最大的滿足是在他工作上的成就和對工作的熱情,
如果你把他全部都框起來,每個星期來衡量他,就意味著我不信任你我要想辦法來管你,
這個前提之下,這個天才工程師已經逐漸離你遠去了。
這樣的管理模式並不適合在高科技公司。所以我認為我們Manager工作絕對不是管人,
我們有很多機制避免我們的Manager來管人。這就是我們這個方法的真諦,我們不要你管這麼多人,
我們給你這麼多人就是不要去管她們。

招聘文化*瑜亮並存
=這可能不是我講他案例的初衷。我當時對他的談話比較震驚,第一個是,我認為一生在世是為了理想而工作,
為達到一些有意義的目的而工作,而不是為了管人而工作。
管人事非常世俗的,一元化錯誤的觀念。因為它是永無止盡的你永遠不可能萬人之上,所有的人都聽你的話,
這個社會不會有多少人可以做到這樣,這可能是我第一個考慮
第二,如果你把領導當作你未來的目標,你還是要按部就班把基礎打好,
你如果不知道什麼是做人道理、與人相處的方式,還有基礎知識、團隊精神,然後你就說要管人,那也是很本末倒置的想法。




【p44張忠謀:我花兩個月讓菲奧莉娜點頭】

邀請菲奧莉娜擔任台積電的董事,我認為可為董事會帶來新氣象。
第一,她是個非常demanding(標準及要求都相當高)的人,
她問問題很深入,我覺得這個就可以為台積電董事會帶來一些新而獨特的長處。
董事們不要只是聽,要問,有些東西要問出來。
第二,我覺得她是很注重公司策略的人。她在資訊界成長,
以前她任職的朗訊是資訊界,後來加入的惠普也是資訊界,
這些經驗應該可為台積電未來的策略有貢獻。

此外,菲奧莉娜對「好的公司治理」有經驗,她不但當過惠普董事長,
而且在很多美國著名公司,如思科系統(Cisco)也當過董事。
這是為什麼我的獨立董事人選中,洋人居多。因為在台灣,
公司治理的觀念還是很新,真正在一個好公司治理制度之下有過經驗的人,
在台灣並不多。你請獨立董事,就要請到對這




【p56維基資料比大英百科多七倍】

維基百科創辦人,吉米.威爾斯,藉重設全免費集體創作,只花五年和兩個全職人員,就發展出兩百種不同語言的版本
他要讓百科全書、新聞甚至教科書,通通免費!

吉米卻樂觀的認為「為什麼不先在網路上聚集做大多數的人,再去想如何防範錯誤呢?」他反駁
「我們在餐廳裡都拿刀叉吃飯,是不是該用柵欄把所有人隔開,預防大家殺人呢?」
與其一開始就因設計不出完美的過濾機制而放棄,不如先樂觀點,做出吸引所有人的網站,再慢慢找解答。

維基百科沒有為他帶來財富,問他得到什麼?
吉米列著嘴說,「五年前我最遠只去過加拿大,現在全世界都有人認得我,這兩年我拜訪超過三十個國家。」
幾個星期前在美國紅得發紫的U2樂團主唱還主動找他吃飯,跟他聊如何經營網路,得到這樣的工作還不有趣嗎?
他笑著反問!




【p58堅持說不 亞曼尼引領時尚三十年】

從設計大師要蛻變為成功企業家,必須能同時發揚設計天分與培養敏銳的市場嗅覺,
亞曼尼以絕對「獨裁」,展現了他對完美的堅持與高效率管理。
他說:「在某種意義上來說,沒有一個裁判會比我自己更嚴格。我把衣服設計好之後,
把它攤在桌子上,就由我評分,思考市場適不適合,如果不適合,我就會取消。
如果我自己設計出來的東西,從工業生產的角度上來看不可行,我也會取消。
換句話說,我可以非常有效率。有的人開會開三十個小時之後,仍然一事無成。
但是企業決策上,由我自己來做決定,反而變得更容易。」

不上市:堅守專業優雅風格

懂得「說不」,得拒絕很多誘惑。
如果亞曼尼願意讓公司上市,財富可能更多,事業規模也可能發展更快,
「如果亞曼尼是一家上市公司,就得照著上市公司的規則來玩,得對股東有所交代,
這可能會改變亞曼尼的風格。」亞曼尼不願上市,承擔對股東交代的壓力,
而能維持亞曼尼三十年來一貫的設計,維持著亞曼尼「專業、優雅」的風格。





【p68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】

大象男孩,祥祥,八歲 ——雙側唇顎裂、氣管狹窄、聽力障礙。
八歲的身軀,困在零歲的語言中。數千次的早餐、午餐和晚餐,
不曾嚥過一粒米、吃過一片肉、講過一句話。
******************
機器女孩,珊珊,八歲 ——重度肢障、腦性麻痺。
八歲的靈魂,困在零歲的身軀中。被發現前的兩千多個白天與黑夜,
她只能盯著天花板,與年過八十的阿嬤,在海邊百年老屋內,相依為命。


年過七旬的阿嬤走過來,搖著一只嬰兒用的三百六十CC奶瓶,
裡面灌滿牛奶與米麩混合的土黃液體。祥祥躺下,準備「吸」他的午餐。
他接過阿嬤手中的鼻胃管,小手將管子往左鼻孔裡推。碰到喉管嫩肉時,
他有點痛,雙腳在空中跺著,並發出咳嗽聲。阿嬤拿起灌食用針筒,
將「午餐」緩緩的灌入祥祥的胃。
[插著鼻胃管的祥祥,像隻長長鼻子的小象,我們叫他「大象男孩」。]
http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article.php?id=22372&p=1


也是此刻,在台北中和的大同育幼院,八歲的珊珊倒在地板上,
費力扭動身體,試圖坐起。她像麻花般扭動身軀,汗珠一顆顆沿著清秀臉頰滑落。
三分鐘後,她終於坐起來了,她幽幽的對自己說:「我坐起來了,我自己坐起來了,好棒。」
珊珊是重度腦性麻痺患者,身體像掉了根螺絲的機器娃娃。
從一個動作,換成另一個動作前,她身體擺位就像電影的分鏡圖般,
先擺右腳,再擺左腳,接著移右手,然後左手,緩慢且僵硬的連接。
[我們叫她「機器女孩」。]

同樣是八歲,別的孩子可以順利通往世界的大道;祥祥與珊珊,要走出家門,卻是困難重重。
http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article.php?id=22383

【採訪後記】
這些孩子,多麼需要朋友
初見祥祥與珊珊的畫面,令我永生難忘。
珊珊第一次見到我很害羞,低頭不語。
但當我準備向準備午睡的珊珊告別時,她突然柔柔的說:。
「阿姨,妳可不可以留下來陪我?我旁邊還有一個位置,妳可以陪我睡午覺嗎?」我的心整個被溶化。

祥祥則一點都不怕生。我們要離去,他甚至難過的抓著我們,
不肯放手。二月底陪他回雲林,我們比祖孫倆早一天離開。
幾天後,阿嬤一看到我們就說:「祥祥不知道你們先回去,
騎著腳踏車四處找,還拉著我到村頭五府千歲廟找你們,急得哭了。」

這些孩子,多麼需要朋友。

為了製作這個專題,我們花了一個多月尋找案例,聽到上百個辛酸的故事。
從事新聞工作十三年,我從沒有這樣的採訪經驗,無論是爸爸、媽媽或阿嬤,
一談到孩子,一定忍不住哭泣。訪問經常無法繼續,我只能丟下紙筆,拍拍他們的背膀、擁抱他們。

記得二月十六日,副總編輯郭奕伶帶著一雙七歲的龍鳳胎兒女,與我一起拜訪祥祥。
祥祥照例用巨大的熱情來歡迎新朋友,儘管事前已做好「行前教育」,
孩子們看到祥祥並未排斥,但看得出滿腹疑惑。


離開祥祥家,奕伶的女兒小聲問:「媽媽,為什麼上帝不能把每個人都造成完美的?」
奕伶轉述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說法:「因為上帝造人,做一做,黏土不夠了,所以會有孩子是不完美的。」

雖然我不是教徒,但一句話深深打動我:
「耶穌對眾人說,凡你們對我這些兄弟中,最弱小一個所做的,就是為我所做的。」
如果注定有一個孩子,替大家承受那黏土不夠的命運,我們能否用愛,共同彌補這殘缺?

採訪期間,我肚子裡的小baby,一天天長大。當祥祥比手畫腳要我畫一隻大象給他,
當珊珊甜甜的說:「阿姨,阿姨,妳留下來好嗎?」我的小baby也在肚子裡,
踢踢碰碰的施展拳腳,宣告他的存在。

我深信,只要有人願意伸出手,陪祥祥與珊珊走下去,他們就會以生命,
寫出更動人的篇章。正如,我肚子裡的小生命。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這是一個很令人鼻酸的故事~ 很多事情就發生在我們的週遭但我們卻看不見,
祥祥不會說話,但卻有豐沛的活動力
珊珊沒有辦法走路,但卻有一張停不下來的嘴巴
不想要貼太多她們的故事 因為她們需要的不是一時的憐憫,而是有能力去關心她們的人
LINK 連結麻煩妳們自己去看吧!!

... 待續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四毛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